小說王耽美小說網

第三十一章 公主所薦

關燈
李汲對李豫的看法很覆雜,甚至有些矛盾,一方面厭惡其軟弱,同時卻深感其忠厚,然後多多少少又擔心他走乃父的老路,對蠻夷軟弱,對國人——甚至於父親、兒子——卻冷血,忠厚為表,嫉刻為裏。

不過就目前而言,他覺得這皇帝還是有得救的,只要李泌能夠常在身邊,善加引導便是。終究自登基之來,除了擅殺來瑱之外,李豫還並沒有什麽太失策的地方,不象李亨,其實從那混蛋信用房綰,兵敗後又不懲治開始,就已然不及格了。

遑論聽信閹宦和妃嬪之言,竟然連自己兒子都肯下狠手!

因此李汲在李亨面前,始終假扮“赤子”,貌似沒啥心機,其目的就是為了麻痹皇帝,免其猜忌。於李豫則不同,當初在帥府中便曾共事,李豫冊封太子時他又幫忙出過主意,兩人在感情上要親近得多。

李汲的靈魂終究來自於一千五百年後,缺乏對皇權的敬畏,不管面對李亨還是李豫,都只當他們是自己的領導,而非一言可決人生死的封建君王——當然啦,該行的禮數還是要到位的。不過終究領導捏著你的飯碗呢,而自己又不可能跳槽,暫時也無獨立創業的機會,很多時候該忍的還得忍,該裝的還得裝啊。

只是相比起來,李汲在李豫面前,不必偽裝得太過辛苦,也更敢直言一些——這領導才剛上任,威望不足,貌似比他爹好說話啊,加上自己又是拱其上位的大功臣……

由此李豫當面質問:“若長衛處仆固父子之地,將會如何決斷?”李汲楞了一下,最終還是斟酌著詞句,打算多說這麽幾句——

“臣言或有不恭,還望陛下勿罪。”

“赦你無罪,但講無妨。”

“曩昔天寶年間,外實內虛,文恬武嬉,安祿山反於範陽,席卷河北,實有天下之望——倘其能夠善撫百姓,且父子間又不生隙的話。今則不同,大亂初平,人心思定,欲以朔方一軍搖撼社稷,不宜難乎?若臣是仆固父子,必不敢生叛心,但求長保祿位,次之求活而已。

“然在仆固父子面前,有三個榜樣:郭司徒入朝,投閑置散;來瑱還朝,不旋踵而死;李太尉在徐州,屢召不至……”

李光弼是當年四月,徹底鎮壓了袁晁義軍的,朝廷召其還朝,他砌辭敷衍,堅不肯行。於是李豫下詔,增其實封二千戶,授其一子三品,又賜鐵券,名藏太廟,繪像於淩煙閣——條件已經給得很優厚了,他卻依舊不肯回來。

“則外將但有路可走,不願為郭司徒;即肯做郭司徒,懼受來瑱之禍;那麽唯一可以仿效的,便只有李太尉了。若起叛心,是自蹈死路耳。”

究其根底,還是你殺來瑱使諸鎮寒心了,就連李光弼都不敢還朝,況乎他人?

“此例實不可開,若諸鎮皆不敢還朝,久淹於外,其於朝廷,於陛下,都將日益生疏,則割據之勢,不成而成。因此臣的意思,必召仆固父子還朝,但須與其生路,明言不殺,方可示天下為諸鎮之例。

“臣從陛下久矣,若處彼父子之地,必肯還朝……”心中暗道也未必——“而彼父子若不得良言規勸,怕是有些為難。”

李豫苦笑道:“仆固懷恩的上奏,卿也看了,即便不治其狂悖之罪,亦見疑朕甚深——誰能說之?”

“是故臣舉薦郭司徒。”

李豫輕輕搖頭:“朕不是疑忌郭司徒,朕是要保他終身富貴不替,才不敢遣往汾州……”原地轉了半個圈,註目漆黑的太液池,卻突然間轉換了話題:“長衛啊,於河北卿又如何看?”

李汲聞言,精神一振,心說我正想跟你好好談談河北之事呢——“河北諸降將,割據之勢漸成,久必為國家之患,當徐徐削除之……”

“朕命卿鎮魏博,正有此意。然而,當如何削除之?”

“燕、趙若合,又是一史思明;燕、趙若分,朝廷滅之不難也。臣在魏博,當為陛下離間諸降將,然後逐一圖之。”

“以誰為先,卿可有腹案麽?”

“幽州要禦契丹、奚人,暫不可動;薛嵩老矣,且過幾年,陛下可試召其來朝,若來,則無憂矣;成德恃險,亦不便輕取;則先謀者,不是田承嗣,便是秦睿!

“待臣練成強軍,西線亦稍稍立定陣腳,即可尋機以伐冀州,或者武順軍。臣雖入鎮不久,已知彼二獠頗有嫌隙,敢請為陛下假途滅虢。二鎮既定,命以陛下親信之臣,即可會攻成德。成德已下,昭義軍與範陽懸隔千裏,難以呼應,削之不難矣。”

李豫緩緩點頭:“卿有此計,朕心安矣。”

隨即轉過頭來,繼續註目李汲:“曩昔若不是卿舍生奮戰,朕在定安行在時便已遇害,至於去歲宮亂,更不必提。朕的性命是卿救下來的,朕待卿自與旁人不同,絕不生疑,卿亦當不疑朕……”

李汲心說我信你才有鬼呢!且即便你如今信重我,不生疑忌,等我做到跟仆固懷恩等同的位置,甚至於接近郭子儀、李光弼呢,你還肯讓我手握重兵於外?政治不考慮人情,就別睜倆大眼說瞎話了。

表面上卻一副感激泣零狀,叉著手深深一揖:“臣一片忠悃,天日可表,豈敢有疑於陛下……”

李豫伸手拍拍李汲的肩膀:“朕也不誆卿。郭司徒老矣,往日覲見,朕雖欲示親近,卻無甚話可說;但望將來朕老時,長衛亦能衣紫腰金,受封王爵,繪像淩煙閣,子婿皆列高品,入宮來與朕閑話。”

李汲心說哎呀,皇帝挺掏心窩子的嘛,暗示已經給自己定下了冷板凳一條。我是該佩服他肯說大實話呢,還是鄙視他欠缺領導人滿嘴跑火車的能力啊?

只聽李豫突然間又問:“卿可知道,今夜為何急召卿入宮,詢以河東之事麽?”

李汲聞言,心裏又不禁咯噔一下,急忙俯首:“臣實不知,陛下垂示。”

“是和政說,要召仆固父子來朝,若非郭司徒出馬,便只有你李長衛了。”

李汲心裏話說,公主我沒得罪你啊!如今的汾州,說不上龍潭虎穴,可要說服仆固父子,也是一樁天大的難事,郭子儀本是最佳人選,為啥偏偏要我去呢?就因為我跟那倆貨有點兒私交?跟他們有交情的文臣武將多了去啦。而且我在洛陽城下,實話說與彼父子已生嫌隙……

但實話說,方才李豫獨召他一人隨行太液池畔,李汲對此狀況便已經有了一定的心理準備——除非一上來就先問河北之事,否則屏退旁人,肯定是要授命自己啊。如今仆固父子一只腳已經踏在了懸崖邊上,要是沒人拉一把,必定一跟頭紮下去,死無葬身之地,還可能敗壞好不容易安穩下來的時局。他父子不仁,李汲不能不義,哪怕看在那張良弓的面上呢,他也不願意遠遠站著瞧熱鬧。

關鍵是郭子儀若到了汾州,會不會被仆固父子扣押起來,當作起兵的旗幟,李汲心裏也沒底……

所以這件事最好掌控在自己手上,倘若努力過後事仍不成,還則罷了;若讓別人把事兒給搞糟了,天下——起碼河東——再起大亂,影響到對吐蕃的戰事,李汲是絕不可能安心的。

只是沒想到竟然是和政公主向李豫進言,派自己前往河東……李汲原本以為,若非李豫自定其計,而采納了臣下意見,應該是在座的其他三人。李適、李泌舉薦自己,多半出於公心,而非好意——若在國家和李汲之間做選擇,李泌或許有些猶豫,李適是肯定會選國家的,因為這國家將來很可能落他手上……若是程元振的舉薦,那是否暗藏陰謀,就要好好琢磨琢磨了。

李汲暫時跟程元振沒啥沖突,往日相處也還融洽,但……他對閹宦天然不的信任,尤其是掌權的宦官。

然而計出和政公主,就多少有些出乎意料之外了。

見李汲似乎在躊躇,並未第一時間答應下來,李豫忍不住催問了一句:“如何,卿可願為朕去汾州往召仆固父子還朝麽?”

李汲叉手反問道:“臣自魏博來,密詔及顏司馬轉述,皆雲坐鎮京師,統領禁軍,以衛護陛下。則與蕃賊大戰在即,若此時前往河東,京師又如何?”

李豫回答道:“朕召卿還朝,是恐與西蕃之戰,近在腹心之側,倘有差失,長安聞警,百姓不安……”我是擔心長安百姓啊,絕對不是顧慮自家的安危——“然若同時亂起河東,與西蕃兩向夾逼,勢更危殆,遂不得已而命卿。朕已決定,任適兒為關內元帥,郭司徒為副元帥以輔佐之,此外禁軍中尚有誰人可用?卿試道來。”

李汲心說你若真肯起用郭子儀,那問題就不大了——“渾瑊為渾釋之長男,年紀雖輕,卻久經沙場,臣在隴右時的同袍說起,皆誇其能,陛下可試用之。”

李豫點點頭,然後第三次詢問:“如此,卿可願往赴河東麽?”

李汲想了一想,回答道:“既是公主舉薦,陛下授命,臣安敢不從?唯請陛下允臣二事……”

“你說。”

“其一,郭司徒終究是朔方舊帥、仆固父子的恩主,可請郭司徒手書一封,勸慰仆固父子,由臣帶往汾州。”

“卿言有理,朕即刻下制給司徒。則其二是?”

“請陛下命可信之將,急北赴靈武,任朔方節度留後。”

李豫聽聞此言,不由得雙眉一擰:“方欲慰勞、勸說仆固父子,若遽命別將為朔方留後,不怕彼更起疑麽?”

李汲苦笑道:“此亦無可奈何之事。雖然公主舉薦,陛下授臣重任,但臣德薄識淺,唯恐有負所托。倘事不成,仆固父子背反,若仍滯留河東,猶可命諸鎮進剿;若西渡歸朔方,勾連西羌甚至於吐蕃,則不可制矣。凡事預則立,不預則廢。”

李豫緩緩點頭:“罷了,謀事在人,成事在天,卿勉力去做,成敗與否,朕不強求……渾釋之是朔方舊將,可命其急歸靈武……”

李汲從宮中出來,返歸自家,崔措早已準備好了酒食,卻見自家郎君頗有些神思不屬,連飯都比平常少吃了一碗,不禁疑惑。於是撤去殘羹冷炙後,便貼近去低聲質詢。

李汲也不瞞她,將事情的原委備悉道明,崔措道:“天下事繁,非一人可斷,為何重任俱落郎君肩上?召來瑱有你,伐史賊有你,定河北有你,如今西禦蕃賊,也召你歸來,河東生亂,又要你前去……天家未免太會使喚人了吧?難道朝中百官,除去郎君,都是泥塑木偶,竟然無人可用麽?”

李汲苦笑道:“可用之人雖多,奈何聖人都不敢信……”

關鍵是李豫自被立為太子後,長年圈禁在東宮,與朝臣幾無接觸,這時間一長,即便當年做廣平王、楚王、成王時代的幕僚,比方說常袞、崔祐甫等,也都逐漸生疏了。因此如今李豫能信的,肯信的,唯有宮變時站在身邊的那幾個人——程元振、李汲、李晟和馬燧。

——李輔國不算,那場宮變,究竟是李豫利用了他,還是他利用了李豫,都不好說……

因此李豫登基之後,李汲就變成了一塊磚——哪兒需要往哪兒搬。其實往召來瑱、鎮魏博,論資歷,甚至於論能力,未必非李汲不可,但再加上信任度,重擔就全落他肩上了。如今命他前去游說仆固父子,也是如此。

崔措提醒李汲:“信用太重,須防人嫉;功勞太大,須妨主疑。”

李汲頷首道:“放心,我懂得的。其實我無他願,唯望親將強兵以逐蕃賊——終究昔在隴右,見多少同袍、百姓沒於蕃賊之手,心下實不得安。且待平蕃之後,老老實實回返長安,效郭司徒安居待死可也。”

崔措冷笑道:“也要看郭司徒最終是否能得好死!”

隨即問道:“此番往召仆固父子,事不易為啊……可要我隨郎君同往?”

李汲擺一擺手:“不必了。其事確乎不易為,我心中也暫無成算,只能走一步看一步……但念在昔日交誼的份上,彼父子應該不至於害我,或者扣留我——那倆粗胚的心思,我多少還能摸著一些。”

崔措沈吟少頃,突然間問道:“有一人見在朔方軍中,郎君還記得否?”
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